手 机:19728795768
微 信:1145144946
律 所:新盛公司客服热线
地 址:缅甸掸邦第二特区佤邦孟波
时间:2025-07-23 14:18:52
新盛公司上下分客服19728795768同步威随着行业轮动热潮的消退,基金规模的缩减实际上反映了投资者对其信任度的不减。
据Wind数据披露,截至2025年第二季度末,普通股票型基金(仅计主代码)的数量减少至4只,包括大成高鑫、易方达消费行业、中欧时代先锋与工银前沿医疗。与2024年末的6只基金相比,这一数量有显著减少。
前海开源公用事业基金与华夏能源革新基金均退出了百亿级别行列——前者的规模从102.61亿缩减至96.58亿,而后者更是从105.21亿急剧下降至77.78亿。这两只基金的规模缩水,反映了市场风格转变和行业周期演变的趋势。
前海开源公用事业基金的成长轨迹宛如一部投资市场的波澜壮阔史。该基金在2021年规模一度攀升至258亿,但之后便逐年缩水。到了2025年二季度末,其规模稳定在96.58亿元,标志着它正式离开了百亿级别行列。
该基金的负责人崔宸龙先生在投资界拥有丰富的经验,自2017年8月加入前海开源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来,他目前担任公司首席ESG官和投资部负责人等关键职位。
截至7月22日,前海开源公用事业基金今年以来的收益达到了11.89%,其业绩基准为MSCI中国A股公用事业指数收益率的80%加上中证全债指数收益率的20%。
但近三年来,该基金的收益率为-13.29%,落后于业绩基准-25.49%。这样的业绩表现无疑对其规模产生了重大影响。
根据证监会发布的《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》,连续三年业绩低于基准超过10%的基金经理将面临绩效薪酬的显著下调,崔宸龙可能也不例外。
基金经理的持仓变动反映了其突破困境的努力。在第二季度,基金增加了对固态电池等技术创新领域的投资,并扩大了在燃气和交通设施等传统公用事业领域的布局。
崔宸龙在季报中提到,他们正在更加均衡地配置电力以外的公用事业方向,这既是应对行业周期风险的控制策略,也是面对规模压力的被动调整。
通过深入分析该基金2025年第二季度的重仓股情况,我们可以获得其投资策略和规模变动原因的重要线索。
从持仓板块来看,该基金的核心持仓集中在电子、通信、交通运输和能源(公用事业/电力设备)领域。其中,法拉电子连续17个季度成为第一大重仓股,持仓市值约7.67亿,占净值7.94%,显示出极高的稳定性;中国联通稳居第二,持仓5.6亿,占净值5.80%,持仓数量保持不变。
值得注意的是,顺丰控股首次进入前十大重仓股,位列第三,持仓5.46亿,占净值5.65%,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新增力量;紫光国微也新晋为前十大重仓股,位列第十,持仓2.61亿。
从市场分析来看,该基金重点布局能源革命转型中的投资机会,包括上游发电端的光伏、风电及其元器件、配件,中游电力输送端的特高压、输配电设备、智能电网设备,以及下游的电力运营企业,同时关注部分燃气、公用交通设施等传统公用事业方向。
在市场逐步回暖的背景下,基金加大了对国家支持的成长方向的布局,以增强基金的弹性。
这些操作体现了基金经理的双轨策略:一方面坚守“能源革命转型”的主航道——涵盖光伏、风电、特高压、智能电网全产业链;另一方面拓展固态电池、物流等新增长点。尽管持股集中度为50.65%,仍处于行业低位,反映出规模缩水后的防御心态。
展望未来,随着国内“反内卷”政策的逐步实施,基金将积极关注光伏、储能等环节周期底部区间的翻转机会,并结合新兴产业发展趋势,挖掘受益于技术进步的相关企业。
截至2025年第二季度,前海开源基金作为基金管理人,管理规模为1,037.4亿元,较2024年的916.1亿元略有增长。在2025年上半年,公募市场整体呈现出复杂且多变的局面。对于投资者来说,基金规模的波动成为评估其质量的一个关键视角。
尽管前海开源公用事业基金暂时跌破了百亿大关,然而其在今年实现的正收益仍体现了其一定的抗风险能力。随着基金公司逐渐摒弃“造神”的营销手段,投资者也应转变观念:应超越规模的外在表现,关注管理团队对产业的深刻见解以及风险控制能力,这样才能在市场两极分化的情况下发现潜在的结构性机会。